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顶点小说网 www.223wx.cc,北洋权魔段祺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    武备优等生

    1885年(清光绪十一年)7月的一天,一艘客轮在渤海湾鼓浪前行。段祺瑞站在甲板上,手扶栏杆凝神远眺,他对未来的生活和前景充满憧憬与向往。其时,风平浪静,艳阳高照,一望无际的大海与碧蓝的天空融为一体,显得越发深邃幽远,成群结队的海鸥飞翔鸣叫,快乐无比。这情景反衬出段祺瑞的快乐心情……从去年冬天以来,段祺瑞好戏连台。新年时他获准回家省亲,与亭亭玉立的光瑛喜结连理。新婚燕尔他们情意缱绻,如漆似胶,恨不能融为一体。两个月后妻子身怀六甲,高兴的一对小夫妻如醉如痴。高兴的姥姥、岳父母和家人喜笑颜开。他的考期到了,段祺瑞毅然告别娇妻家人北上应试,由于他文化功底深厚,轻轻松松完成考试,乐呵呵回到任上。经过几个月的漫长等待,终于在7月初的一天收到入学通知书。军营沸腾了,同仁们你邀我请,弹冠相庆,壮行宴摆了一场又一场。一时间,这个不苟言笑的小文书,成了营中热点人物,向他投来妒羡目光。临行前,叔父母、妹妹及战友送他到港口码头,直到轮船出港,还能见到他们频频招手。他一路上亢奋不已,精心编织着飞黄腾达的美梦。

    临行前的晚上,段祺瑞来到薛记小店辞行。他牢记母亲“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”的教诲,4年来一直对薛家父女旧恩不忘,逢年过节总要买些礼品看望父女。一次薛掌柜得了急病,段祺瑞闻迅跑到小店,背起薛掌柜去了诊所,守候个昼夜,直到薛掌柜转危为安方离去。薛氏父女是鲁西南人,为人侠肝义胆,他们的交往日渐深厚,他与明眸皓齿的薛姑娘以兄妹相称。

    听说段祺瑞要走,父女俩十分震惊,半响说不出话来。薛姑娘更难自持,竟抽抽答答哭起来。自上次小店相会,二人眉目传情,薛父就有意将女儿许配给他。一来,段祺瑞已订终身,不敢旁骛;二来,门第悬异,他们不可能结秦晋之好。所以,二人一直处于矛盾之中……老人慌了,赶忙命女儿关门停业,洗菜切肉,亲自掌勺做了一桌酒菜为段祺瑞壮行。

    这是一次蹩脚的夜宴。老人喝得酩酊大醉,姑娘哭的悲悲切切,段祺瑞心情压抑。直到临行时,他才拉着她的手,把一副珍贵的银手镯套在她手上,姑娘忘情地倒在他怀里嘤嘤而泣。段祺瑞推开薛姑娘撒了一个慌:“好妹妹,这是你新嫂子给你的礼物,她祝你幸福!”说罢,大步流星地走了……天津武备学堂坐落在东局子,水师学堂院内。

    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,中国的历史进入“洋务运动”时期。洋务运动是以军事建设为中心,而帝国主义列强,又利用这个运动对中国进行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侵略。当时,全国各地兴办几十家枪炮、舰船、弹药等品类的军工厂。而天津的东局子则是北方兴办最早,规模最大的军工基地。这里的天津机械局,下设洋枪、洋炮、火药、子弹、硫磺、修船、建船等0多个工厂,形成一个庞大的军工生产群体。仅据火药生产工艺一项,年产量多达100万镑。正像一本书中所说:天津东局子“巨栋层栌,广场列厂,迤逦相属,参错相望。东侧帆樯沓来,水栅启闭;西侧轮车转运,与天津城遥遥相峙,俨然海疆一重镇焉……”

    学堂的大门为木结构牌楼式,正中一个大门,两侧各有一个小门。门楼上方插着八面犬牙镶边的彩旗。正面墙壁上、门柱上贴着红绿欢迎新生的标语。一侧门柱上挂着“天津武备学堂”的大牌子;迎面照壁上书写光绪皇帝的大字上谕:“不准干预国家政治。离经叛道,联盟纠众,立会演讲等均悬为厉禁。”在更远处大礼堂的墙壁上,高悬着大字校训:忠君、尊师、尚公、尚武、尚实。

    大门旁侧摆着几张学生桌,几位中外教习正进行新生登记。当段祺瑞报上名子时,一位中国教习以惊喜的口吻对一位长官说:“大人,他就是威海考生段祺瑞,会试成绩第一名!”那位戴副将顶戴,穿二品官服的长官上下打量着他问:“小伙子,当兵几年了?”段祺瑞立正敬礼:“报告大人,小的先在宿迁当小兵,后在威海当哨书,前后7年。”长官说:“喂,老资格了。宿迁姓段,那你可认识段总兵?”段祺瑞说:“那是小的祖父。”长官兴奋地伸出手说:“噢,不愧是将门之后!老朽叫杨宗濂,你们的总办,我曾是段总兵部下,以后有事尽管找我。”段祺瑞一磕脚跟:“多谢大人!”

    段祺瑞感到飘飘然,在众多师生面前感到身价陡增,虚荣心得到满足,更感自命不凡。在去宿舍时,同学张怀芝、田中玉、鲍贵卿等人,抢着给他背行李、拎东西,前呼后拥,大献殷勤。段祺瑞颇感心安理得,倒背着手听信他人拥戴。只有陆建章等少数人不以为然,心里骂道,有什么了不起,老子不尿你……他们住在5号宿舍,一群马屁精给段祺瑞挑了一张明亮、通风的铺位,不用他动手就把被褥铺好。有人给他打洗脸水、开水供他享用。他连个谢字没有。洗漱完毕往床上一躺款款地进入梦乡。

    段祺瑞将军后代,考试第一名,受到总办大人青睐的事,很快在师生中传开。或出于好奇,或出于攀附,或出于敬羡,纷纷登门造访,结交攀谈。

    又一批学友造访。他们是直隶考生,有精明干练的冯国璋,有性情绵长的王士珍,有呆头呆脑的曹锟,有心直口快的梁华殿……挤挤压压坐了一屋子。大家说说笑笑,互通姓名。

    冯国璋拱手说:“芝泉(段祺瑞字)老弟,我真佩服你,听说你14岁当兵,军龄已经7年了。唉,在下去年才当兵,年已6岁,不才虽比贤弟年长5岁,但资历学识远不如你,以后还望贤弟指教。”段祺瑞见冯国璋虽然个头不高,但一脸福相,知道非等闲之辈,客气地说:“哪里哪里,华甫(冯国璋字)兄过谦了。听说这次考试仁兄名列第二,只是伯仲之间,难分高下,以后尚望仁兄关照。”王士珍哈哈一笑,慢条斯理地说:“都是同窗兄弟,你们倒客气起来了。不是李中堂李大人首倡武备学堂,我们哪有机缘聚首津门?今后我们要情同手足,互相帮助才是。”大家异口同声地说:“对对,王兄所言甚是。”

    这里正说得热闹,陆建章跑进来。这是个嘎小子,见面熟,嘴特别臊。一进门便嚷:“喂,别这么一本正经,鲍贵儿、段四儿(段芝贵)、曹三儿(曹锟),我给你们破个谜儿猜:弟兄五名,抬炮出城,大雨一阵,收兵回营。猜吧。”

    段祺瑞,冯国璋早就猜出来了,只是捂着嘴笑。陆建章向他们挤眼,不许他们说。鲍贵儿猜出来,哈哈大笑,一摸陆建章的脑袋说:“抬的这东西吧?”惹的众人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鲍贵卿撺掇陆建章:“坏小子,这是小儿科,你来个压箱底儿的。”陆建章来了精神,说:“好,听着,双峰夹小溪,户外草萋萋,有水鱼难养,无鳞鸟自栖。猜吧。”

    又是一阵大笑,纷纷骂陆建章“头顶长疮,脚下流脓——坏透了。”只有曹三和段四儿还在吭吭叽叽地猜呢。

    这时,德国教习那珀·哲宁和一位中国教习走进来。大家强压笑站起来问好,可又抑制不住,“卟”地笑出声来。笑的外国佬莫名其妙。用生硬的汉语问:“孩子们,你们笑什么?”冯国璋赶快圆场:“没什么教习大人,我们在……在讲故事。”想不到老哲宁穷追不舍,刨根问底地问:“什么故事?我很想听。”冯国璋口吃地说:“是……是谜语。”老哲宁兴奋地说:“啊,谜语,很好很好,我最爱猜谜语啦,快告诉我……”

    中国教习只好把陆建章的谜语翻译给他。想不到他十分认真,冥思苦想。惹得人们笑不敢笑,不笑又憋不住,最后还是哄堂大笑。

    原来,教习是看望大家的,问大家累不累,习惯不习惯,有什么问题需要教习解决。中国教习告诉大家:明天上午巳时举行开学典礼,届时整队入场,不得缺席;并告诉段祺瑞写一篇发言稿,代表全体同学发言。

    次日上午,同学们穿戴整齐,在洋鼓洋号的伴奏下,步入大礼堂。

    主席台上方写着大字会标:北洋天津武备学堂开学典礼大会。正中墙上交叉悬挂两面龙旗,台口插着一面校旗。台正中放着一排铺着白布,摆着鲜花的条桌。10名身着把总(排级)陆军制服的武备新生,整齐划一地坐在大礼堂中央,00名身着海军军服的水师学堂在校生,坐在新生后面。教师和工作人员坐在他们身后……音乐声中,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、天津海关道周馥、武备学堂总办杨宗濂、德国总教习李堡、水师学堂总办吴赞成、教务总监严复鱼贯入场,在一片热烈掌声中在主席台上就座。大会主持吴帮办对台上长官一一做了介绍,然后宣布典礼大会开始,李鸿章发表重要讲话。

    之后,杨宗濂宣读了《武备学堂堂规》41条。虽然字里行间透着威严,但出自这位素有“笑面狐”之称的总办之口,也就不那慑人了。他曾是李鸿章的幕僚,处事圆滑,尤善迎合,成了他的处世之道和职业习惯。

    接着,李堡代表中外教习,段祺瑞代表全体新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。外国人主办的《北洋捷报》摄影记者,“卟卟”地照了许多相。大会结束后,李鸿章等长官和全体师生合影留念,大会在德国军歌声中结束。

    长官和来宾退场后。教务总监严复把学生分成个科:即炮科、步兵科、工程兵科。段祺瑞、冯国璋、王士珍三个优等生——后来叱咤风云的“北洋三杰”——分任炮、步、工科的班长,成为新式军队此领域的奠基人。继而教育帮办宣读了教学大纲、学制、教材、教程、伙食标准、作息时间、装备、军衔、薪俸等相关事宜。武备生的待遇是当时陆军中最高的,除每生发单、棉衣,被褥等生活用品外,每人每月发饷银8两。就当时而言,这些钱足可养活一个5口之家,足见当局对武备生之重视。因此,同学们无不欢欣雀跃,笑逐颜开。

    之后,李堡宣布一件事: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不准确,在军事上容易误事,因此,以后一切行动均改成钟表计时,并教大家怎样使用识别钟表。三位班长每人发一块精制小怀表。这是一件特殊的荣耀,引起学友妒羡。

    最后,教育帮办宣布,为庆祝开学典礼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